第(2/3)页 一段话,郭得刚可不怎么客气,嫉恶如仇的性格,怎么可能会坐视不管。 但是旁边当搭档的,还是帮忙缓和一句,“这要是逮着了怎么办?” “给他们退票! ” “害,我还以什么了。” “哎呀!”郭得刚叹息出一口气,“这年头闹事是要上头条的。” “是!估计待会儿就会出现郭得刚又打人的热搜了。” “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。” 哈哈哈哈! 几句打趣的话,两口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说话水平,既做出了警告,也用一些笑声掩盖了过去。 到最后,郭得刚也不耽搁时间。 “今天台上台下都是自己人,所以知道演出开始都有一个形式,就跟清朝那会儿,大家也看见了。 唱了一个小曲儿。 这叫门柳。 这么多年来没少唱。 今天又想起一个05年、06年经常唱的一个太平年。” 于迁:“老牌子了。” “咱们唱给大伙儿听听。” “好!” “各位老少爷们请到了茶馆来~~ 您捧的德芸社,金字招牌~~ 看西山到北海谈狐说怪~~ 众人:“太平年啊~~” “谁高雅哪个三俗大伙心里明白~~” 众人:“年太平啊~~” “大清朝一倒铁杆的庄稼埋~~ 老前辈发明了相声江湖引笑来~~ 张三禄穷不怕音容犹在~~ 众人:“太平年啊~~” “长江水后浪就把那前浪推起来~~” 众人:“年太平啊~~ “说了声会六百段~~ 骂声响起来~~ 艺术家会三段~~ 一辈子巧安排~~” …… …… 一字一句,郭得刚一个人唱出来,至于里面词的意思,台下但凡只要是个正常人,都能听出味道和意思来。 第(2/3)页